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最新资讯

或裁员36000人,226亿重磅交易生变!有人泄露敏感信息?这国检方展开调查

时间:04-05 来源:最新资讯 访问次数:201

或裁员36000人,226亿重磅交易生变!有人泄露敏感信息?这国检方展开调查

3月,受美国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关闭风波影响,拥有167年历史、被全球银行业监管机构认定的30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之一的瑞信遭遇信心危机,股价一度暴跌至历史低位,市值缩水约四分之一。当地时间3月19日,瑞士联邦政府动用紧急权力,未经股东批准,推动瑞银同意以30亿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226亿元)收购瑞信。然而,上述交易招致多方批评。瑞信股东认为他们被剥夺了对合并事宜进行投票的权利;瑞信面值160亿瑞郎的补充一级资本金债券(at1)被完全减记,令该行债券持有人被迫承受巨大损失。除此之外,更有舆论担忧,这笔收购案将对瑞士就业市场产生重大冲击。这是2月13日在瑞士卢塞恩拍摄的瑞士第二大银行瑞士信贷银行大楼。新华社记者连漪摄合并后或裁员至多3.6万人据央视财经援引瑞士媒体2日报道,瑞银集团在收购瑞士信贷后很可能将会在全球范围内裁减3.6万个工作岗位,其中在瑞士裁减约1.1万个工作岗位、其他地区裁员2.5万人。两家银行去年底总计雇佣近12.5万人,其中约30%在瑞士。报道称,这一预测的裁员数量较上个月宣布的削减9000个工作岗位大幅增加,鉴于两家银行合并后业务会产生大量重合,瑞士媒体此前普遍预计最终的裁员数量会大幅增加。瑞士劳工联盟批评该收购决定过于仓促,缺乏与瑞银和瑞信数万名员工的沟通,并呼吁政府采取措施应对大规模裁员风险。据第一财经,有知情人士表示:“目前没有听到任何确认(裁员)信息,不过,瑞银瑞信合并之后员工数量大增,裁员肯定也是需要的,加上衰退预期,华尔街很多大行本来也在实施裁员。”此前,多达数十家猎头公司曾表示,一大批瑞信员工正积极寻求工作机会,而德意志银行、花旗和摩根大通等大行也有意吸收一些可能面临裁员的投行和财富管理人员。3月20日,据彭博社消息,瑞信集团在接受政府牵线的收购前,已经着手裁员9000人以期自救。据知情人士透露,在竞争对手瑞银集团同意收购这家陷入困境的银行后,这只是裁员的开始;一位人士估计,最终裁员人数可能是上述数字的数倍。瑞银董事长Colm Kelleher表示,现在还不会知道确切的裁员人数,但瑞银称人数会是庞大的。该公司周日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计划到2027年将合并后公司的年度成本基础削减超过80亿美元。这几乎是瑞信去年支出的一半。瑞士检方就瑞银收购瑞信展开调查据新华社报道,瑞士总检察长办公室2日证实,就瑞士联邦政府推动瑞银集团同意收购瑞士信贷银行一事启动调查,以“分析并判定”是否存在犯罪行为。瑞士总检察长办公室当天发表声明说,已要求联邦和地方政府配合调查。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瑞士总检察长办公室有意调查政府官员、金融监管人员和两家银行的管理层是否违反瑞士刑法。该办公室已向多家政府机构发出“调查令”,同时已与联邦和地方政府沟通,可能询问相关官员。一名知情人士向《金融时报》记者披露,调查重点之一是向媒体泄露有关谈判的敏感信息,这可能因违反保密法或行业反间谍法而构成犯罪。据第一财经,上海英斯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黄泽雁表示:有关事件的调查可能令交易发生变数,“在海外,司法调查程序繁复,周期可能非常漫长,不排除根据事态发展,收购被迫停止或者遥遥无期的可能性。”另外,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上周宣布,正寻求让疏于管控风险而导致瑞信接近“垮掉”的银行经理人承担责任。上个月,瑞士两家最大银行的收购交易案落下帷幕。当地时间3月19日,瑞士联邦政府动用紧急权力,未经股东批准,推动瑞银同意以30亿瑞士法郎收购瑞信,以避免该国金融体系崩溃。有消息人士向外媒表示,该银行正试图最快在4月底完成收购交易。就推动瑞银同意收购瑞信一事,瑞士联邦政府坚称“事急从权”,以巩固投资者信心、避免金融市场动荡。按照财政部长卡琳·凯勒-祖特尔说法,政府接管瑞信或瑞信进入破产清算程序都不是可行的选项。然而,相关举措引发部分投资人不满,他们有意就瑞信价值约160亿瑞郎(约合人民币1186亿元)的AT1债券(额外一级资本债券)被全部减记起诉瑞士联邦政府和金融当局。据澎湃新闻,瑞士巴塞尔大学(University of Basel)刑法学和犯罪学名誉教授Mark Pieth向外媒表示,瑞士联邦检察官可能正在调查官员违反保密条款的行为,或者在收购中是否利用内幕消息进行交易。他认为,根据合并协议造成一些债券持有人的损失也存在问题。这起被称作“强迫联姻”的收购同时引发瑞士民众不满。一项民调显示,超过四分之三瑞士人反对收购。瑞士一些政党要求议会本月召开特别会议,表决成立特别调查委员会。截至当地时间4月3日收盘,瑞银集团报20.7美元,跌幅3%,市值643.3亿美元。声明:文章内容和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编辑|孙志成 盖源源校对|刘思琦每日经济新闻综合新华社、央视财经、第一财经、澎湃新闻

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

标签 : 最新资讯